王一苇:将一生献给了革命

王一苇(?—1965),字凛若、南墅,四川省内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后在中共四川省委秘书处工作。1933年留学日本,毕业后前往延安。1938年从事统战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工作。1965年含冤去世,1992年平反。



王一苇(资料图)


王一苇,1925年参加共青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根据党组织的意见,她到广州全国妇女运动讲习所学习。1927年春,王一苇从讲习所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


1927年12月,中共起义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撤出广州。12月16日下午,王一苇与丈夫穆青化装分路而行,在长堤会合后,乘船前往香港。1928年党中央指派穆青去武汉,参加湖北省委工作,穆青到武汉后任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王一苇一同前往,留省委机关工作。


不久,穆青被捕。王一苇立即托父亲向武昌警备司令部副官长说情,穆青得以释放。后经省委决定,穆青以治伤为名前往上海。1929年2月,因穆青调四川省委工作,王一苇前往重庆在省委秘书处工作。1930年3月,穆青再次被捕,王一苇和父亲想方设法营救不成。同年5月,穆青被残忍杀害。


1931年初,省委鉴于重庆白色恐怖特别严重,接受了罗世文的建议,将机关迁往成都。不久,王一苇前往成都。此后,她被党组织安排在省委秘书处工作。是年8月,罗世文在王一苇的细心照顾下身体康复。不久,他们便共同生活在一起。


1932年,王一苇出差到重庆,在重庆法院被捕,后经父亲多方托人保释出来。出狱后王一苇知道报上登载了以她的名义写的“反共宣言”。王一苇把这些情况给罗世文汇报后,罗世文在省委会上提出恢复她的党籍,未能通过。次年,王一苇前往日本留学。


1937年,王一苇在日本大学毕业后,赶回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8月,王一苇和王重英一同前往延安。王一苇向延安的领导提出了恢复党组织的愿望。领导对她说组织问题随后会解决,把王一苇安排在延安法院工作。


1938年初,王一苇从延安调到成都,又回到了罗世文身边。她根据省委领导张曙时的指示,与贺敬辉(朱德前妻贺志华的妹妹)一道,利用各自的社会关系,搞上层统战活动。


1940年3月14日,国民党在成都制造了“抢米事件”,罗世文不幸被捕。不久,王一苇被四川军阀李根固抓入监狱,经过一年多的刑讯折磨,反动派一无所获。王一苇经父亲营救得以释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几次政治运动中,组织上错把王一苇作为审查对象,怀疑她是叛徒,怀疑她出卖了罗世文,使她的精神受到了严重刺激。1965年,王一苇含冤去世。


1992年3月9日,中组部干审字(92)27号文件批复:“同意承认王一苇同志生前的党籍。”相继,四川省委组织部也发出了《王一苇同志的革命事迹》的文件,为王一苇平反。


(东兴区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陈巨硬 供稿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佩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