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蒲堰农会:红色基因在内江大地传承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梁平

内江市东兴区委党史研究室 陈巨硬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垚霖 实习生 刘鑫

在内江,提起马蒲堰,许多年轻人都感到很陌生。马蒲堰位于内江市东兴街道新民村天宫堂,这是一片爱国志士聚集的红色热土,拥有红色基因,见证了内江县革命历史,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掀起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革命大风暴,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几千年来封建势力的统治基础。

1927年1月,国民党内江县(左派)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国民党内江县(临时)党部,国民党(左派)内江县(临时)党部要求在各个乡建立农会,发展会员。

马蒲堰农会是县党部负责人黎灌英亲手组织成立的农会组织,农会成立后由黎德昌负责。

马蒲堰农会成立后,积极发展会员。随着活动开展,在东乡,包括马蒲堰在内的十几个农会的会员达到2000多人,但在1927年“三·三一”惨案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合作破裂,内江党组织和农民运动也遭到摧残,革命斗争形势转入低谷,但农会活动依然在政治上、经济上打击了土豪劣绅,将革命的火种传播到每个农会会员心中,唤起了救国救民意识,为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寻觅马蒲堰农会遗址,3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内江高新区汉安大道东段探寻。几十载风雨兼程,新时代扬帆启航,曾经的马蒲堰农会旧址不复存在,一幢幢高楼、一张张笑脸展现出今天幸福而美好的生活,这正是先辈们所愿。

“马蒲堰农会是内江民主革命时期的农会组织之一,农会成立后在此处进行了一些民主革命活动,《四川省革命遗迹通览(内江篇)》对其开展的活动有简单概述,后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马蒲堰也逐渐淡出了历史,其遗址目前已经找不到一点痕迹。”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林四海介绍,马蒲堰农会在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食堂时被拆除,旧址未定保护及利用级别,有些遗憾。

虽然马蒲堰农会遗址已经消失,但它蕴含的革命精神仍在内江大地上传承延续,在信仰光芒的照耀下,激励内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勇前进,迈步新征程,再创新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