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邓小平视察隆昌,与老百姓共话农桑

1958年2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参观了隆昌气矿后,随即提出:“到一个高级社去看看。”

促膝田家话农桑

下午2时许,邓小平一行来到楼峰乡新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办公室大门外的石坝子,邓小平和合作社干部围坐在一起。邓小平和蔼地笑着说:“大家随便一点吧,我也是四川人,老家在广安县,说起来我们都是老乡。”

邓小平详细询问了隆昌县和楼峰乡的组织情况、土地情况、水利设施、土地绿化、粮食产量、社员生活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一一做了回答。

邓小平十分关切社员生活,在了解到每个社员每年只能分到600斤粮食时,他说道:“粮食不算多嘛,还要留饲料粮,人畜一年要留千把斤才够。” “应该把现有水田产量提高一点,小麦多增种一点面积,让社员多分一点粮食嘛!”

随后,邓小平一行来到附近的社员郭士元家,只有他的妻子在。邓小平慈祥地笑着:“我们来随便看看,你们一年分得到好多粮食?”

郭大娘端来一张小木凳给邓小平坐,然后回答说:“每个人分得到五六百斤粮。”

邓小平问:“日子过得好吗?”

郭大娘笑嘻嘻地说:“托共产党的福,有吃有穿,还喂了两头猪。”

邓小平起身走进猪圈,猪圈里有两头七八十斤重的白毛黑眼圈猪。邓小平诙谐地说:“你们看,是金丝眼镜、金丝眼镜。”又问郭大娘,“这两头猪一天能屙多少粪?”

郭大娘说:“一天屙得到一挑粪。”

邓小平连声说:“不简单,是个小氮肥厂。”

离开郭家,邓小平一行又到臭水井槽房。

看见一个老大娘坐在屋门前绩麻,邓小平对随行人员说:“泸州出大曲酒,隆昌出夏布,你们知道吗?隆昌夏布世界闻名哩!”

邓小平说着走上前去问:“老大娘,你一天能绩多少麻线?”

老大娘说:“能绩一二两。”

“麻线能卖多少钱一两?”

“卖得到一角多钱一两。”

到了王祖和家,邓小平同他交谈之后,就去看他家喂的猪。邓小平走到猪圈旁,看见一个大缸子里装着从水田里捞回来的浮萍,便指着浮萍问:“捞这个东西来做啥子?”

王祖和说:“喂猪。”

邓小平高兴地说:“浮萍能喂猪,好啊。”随即向陪同他的乡、社干部说,“你们可提倡用浮萍喂猪,这样就能多喂猪。多喂猪,有肥料,粮食也就会产得更多。”

回到新生高级社办公室后,邓小平对隆昌县长滕恒和说:“老滕呀,你们隆昌是个好地方,就是光秃秃的,没有什么树木,要注意植树,搞好绿化。”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不够,你们的粮食产量低了一点,要注意提高单产,扩大小春播种面积,让社员多分点粮食,日子好过一点,也好发展家庭养殖业。”邓小平转过身来,对乡、社干部说:“你们在基层工作很辛苦,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多做贡献……”

行走在人民群众中

下午5点,邓小平一行到隆昌县城视察。小车行驶到塔山坡进县城的富顺街口时,邓小平提议下车步行。

邓小平和卓琳、女儿走出不远,看见一个农民挑一挑草鞋路过。邓小平向女儿介绍说:“你看,那位同志挑的就是草鞋,我们长征时就是穿的这种鞋子。”

邓小平沿着街道边走边问小摊小贩出售的商品价格,如水果多少钱一斤,草纸多少钱一刀,凉面多少钱一碗等等。

行至南街县医药公司门前时,邓小平看见街沿边有个水烟摊子,便带着小女儿走到烟摊旁,对小女儿说:“这就是我们四川人吃的烟。”他边说边拿起烟摊上的竹子水烟壶看了看又说,“这里面装有水,所以叫做水烟。”

一会儿,对面来了个挑坛罐的老大爷在换肩歇气,担子一头是垆缸,一头是泡菜坛子,泡菜坛子的盖子上堆放着一些碱膏。邓小平走过去顺手拿起一坨碱膏问老大爷:“老人家,你这个是啥子?”

老大爷回答说:“这是碱,是用来洗衣服的。”

邓小平又问:“你这挑窑货卖得到多少钱?”

老大爷说:“只卖得到几块钱。”

邓小平一边往前走一边对随行人员说:“四川出窑罐,这种泡菜坛子在北京是俏货。”

邓小平看见前面街沿边有一个十二三岁的挑柴的男孩子坐在柴担上歇气,便笑嘻嘻地走上前去,用手抚摸着男孩的头,亲切地问:“小兄弟,你这柴是挑来卖的?”

男孩说:“是。”

“这一挑柴能卖多少钱?”

“只卖得到块把钱。”

行至南门桥头,滕恒和向邓小平介绍说:“这是南门桥。”

邓小平问滕恒和:“上面(指上游)是哪里?下面(指下游)是哪里?”

滕恒和说:“这条河是濑溪河的支流,上游是罗汉寺,下游是回龙观,又称洞坎,那里有川南第一瀑布,夏季十分壮观。”

邓小平笑着说:“隆昌城还不错,小河穿城过。隆昌这个县名是怎么来的?”

滕恒和说:“这里过去叫隆桥驿,以隆昌为县名是从明朝开始的。建县时,明朝派来的县官提出了‘兴隆昌盛’的口号,因此就取了‘兴隆昌盛’中间二字作为县名,即隆昌。”

过了南门桥,一个男青年挑着一挑坛罐迎面走来。邓小平笑容满面地问道:“小伙子,你这挑坛罐有多重?”

青年放下担子,回答说:“有100多斤。”

邓小平又问:“能卖好多钱?”

青年说:“几块钱。”

邓小平又关心地问:“你今年多大了?”

青年说:“十七八岁了。”

邓小平听了后,风趣地说:“真有意思,十七岁就是十七岁嘛,十八岁就是十八岁嘛!怎么要说十七八岁呢?”

青年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刚满十七。”

邓小平说:“哦,小伙子,你这才说准了。好,天快黑了,你快挑起走,要小心,注意不要把坛罐打烂了哟!”

邓小平一行视察了富顺街、大南街、顺河街、大东街,来到县文化馆参观县里举办的公安展览和农业展览。

在公安展览厅内,一位年轻的女解说员不认识邓小平,毫无拘束地向参观者高声解说。当她正在解说一起反革命案例时,另一位女工作人员从参观的人群中认出了邓小平,便轻轻地拉了一下解说员的衣服,轻声地告诉她:“邓总书记在你面前。”女解说员顿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见此情景,邓小平向女解说员点头微笑:“你慢慢地讲吧!”

看完公安展览,邓小平来到农业展览厅,走到展览厅中央展出的一堆大红苕前问解说员:“一亩地能产多少斤苕藤?”

解说员只知道红薯的亩产量,没有注意到一亩能产多少斤苕藤,因此回答不上来。

邓小平说:“红薯很好,含淀粉和糖,苕藤又是养猪的好饲料。”展览厅的前方左角上是隆昌的绿化远景规划模型。听了解说后,邓小平微笑地点头说:“很好。”

接着,邓小平问滕恒和: “你们去火车站那条公路两旁可不可以种点树?”

滕恒和说:“可以种树。”

此时天色已晚,邓小平向展览厅的工作人员挥手告别。滕恒和请邓小平到县委招待所去休息。邓小平说:“不休息了。”滕恒和一行乘车送邓小平到火车站。邓小平向滕恒和询问了全县的农业生产情况后,握着滕恒和的手说:“老滕,好好干,祝你们工作顺利。”

邓小平一行离开隆昌的当天晚上,腾恒和立即召开了有关单位负责人会议,及时传达了邓小平的重要指示。与会人员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首先落实邓小平对搞好植树的指示,并把植树造林的任务分配到各单位,全县很快掀起了植树造林高潮。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罗玉芳 刘昌礼 陈能姚 供稿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朝阳 实习生 姜津 整理)